课程介绍

《金属工艺学》有关金属零件制造方法及其用材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金属零件的成型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金属常用及最新成形工艺方法、工艺规程制订、相应零件结构设计和金属成形性能评价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金属工艺性能、零件结构与成形工艺、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机械零件制造、成型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与工艺》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类及相关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学和力学行为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阐释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其金属学和力学行为的基础和规律,为本学科后续的工艺课程作理论准备,也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金属塑性成形过程各种物理现象和力学规律的专门知识。主要内容有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塑性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和金属学基础,塑性变形行为以及外部条件对塑性和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塑性成形力学的各种问题求解以及在工艺中的应用。基本掌握金属压力加工的变形力学基础,金属压力加工的金属学基础,金属压力加工的摩擦学基础。 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先驱,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广泛使用都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出现新的飞跃;材料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历史学家一直用材料来划分时代,如: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硅时代;材料总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如:“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材料、能源、信息”。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纷繁多彩的材料世界,领略材料和材料科学的无穷奥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中基础和共性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为毕业后从事材料工程的实际工作、材料科学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打下理论基础。这些知识要点为: 材料多尺度结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纳米结构、微结构)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材料结构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 材料的相图及其应用; 有色金属材料在各种过程(凝固、固态相变、服役等)中微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对其性能的影响; 结构材料高性能化的原理和技术,功能材料高性能化的原理和技术; 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基本原理; 材料的“成分—结构—制备—性能”之间的“四面体”关系。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后附有习题。为配合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开设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在授课过程按照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面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授课。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金属塑性加工成形是现代制造业中金属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先进技术及塑性计算力学的飞速发展,传统分析方法已经证明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一种融计算机图形学、数值计算方法、塑性成形理论与工艺等技术于一体,能够充分发挥当今超级计算机和高性能工作站计算潜力的数值模拟软件系统正在逐渐建立起来。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结合,开创了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的新领域,从而使模拟式设计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研究,成为当前国际上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研究的新方向。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
  • 罗奕兵发布了新的作业铸造工艺设计
  • 罗奕兵发布了新的作业铸造工艺设计
  • 罗奕兵发布了新的作业零件加工工艺
  • 罗奕兵发布了新的作业零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