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是动态、多元的综合能力,强调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内涵延伸至全球视角、创新思维、协作发展等。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全民信息计划 ”,提出了六个优先发展领域,信息素养即是其中之一。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已提升至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战略高度。 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即系统的信息素养理论学习,尤其是高等教育中信息素养的立体化、过程化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环节,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必要元素。信息素养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能力,能够促进问题解决、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形成。本课程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从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与分析、网络社群中协同交流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等全方位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科研素养。因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故本课程重点并不放在文献检索技能,而是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信息素养。培养学习者利用信息素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流程中的效率提升,注重对认识和思维层面的态度与能力培养。如有关诺贝尔奖科学案例,让学习者从复杂案例的实践中感受检索的魅力,养成探索与反思的思维习惯,形成对不同文化的人类科研成果的理解以及分享和贡献的情怀。本课程中的其他综合案例,让学习者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进行信息的挖掘、分析与利用并基于此支撑决策及创新。 第二,突出新时期信息素养中的热点和难点。数据素养与知识产权素养是目前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的热点与难点,本课程对开放科学数据的检索、处理与分析以及知识产权中专利的检索与利用进行了专门的讲授,并专门介绍了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 第三,注重信息创造与交流。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新时期大学生更强调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要重视信息的利用,更应该重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学习者应将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形成新的成果,与同行分享、交流,并融入不同层次的学术对话,促进科学研究进步。本课程有关章节重点讲解了信息整合与再生,信息分享与交流。 第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本课程的上机实习课让学生将理论课的内容通过练习实习题目来理解、消化并形成自己的能力。如安装并使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来完成文献综述大纲的撰写,通过安装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来调整检索与筛选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