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民族抗战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节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 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节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后记 导言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岀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指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胡锦涛也说过,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呢?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五、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习近平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师应引导大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的阅读文献;在此基础上,对各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作必要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