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B(上)》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郭裕 时间:2024 年 2 月22 日 一、课程简介 1. 教学对象: 理工科专业本科生。 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矢量分析,线性代数等。 3. 后续课程:理、工各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4.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5. 课程性质:基础课、必修课。 6. 教学目的与要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这种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寓于各种高级复杂的运动形态之中,成为其组成的基础,因此物理学是学习一切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课。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性质和近代物理学的思想,并使学生在科学实验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受到严格的初步训练,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宇宙观。 通过合理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使学生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勤奋踏实的学风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具有严谨、认真、客观的处事态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艺鉴赏和审美能力,具有基本的礼仪知识,具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备气质高雅、知书达理的素养和气度。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安排的教学总学时为32 学时,讲课学时为32 学时。讲授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学时 作 业 1 §1-1 参照系 坐标系 质点 理解 质点 2 力学 练习一 §1-2 运动的描述 掌握 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 矢量分析及积分应用 2 §1-3 典型的质点运动 掌握 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圆周运动 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 力学 练习二 Δ§1-4 相对运动 了解 速度和加速度变换式 2 3 §2-1牛顿运动定律 掌握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力学 练习三 Δ§2-2 非惯性系 惯性力 了解 非惯性系 惯性力 4 §2-3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掌握 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 力学 练习四 5 §2-4 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掌握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保守力做功 2 力学 练习五 6 §2-5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 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定理 2 力学 练习六 7 §2-6 刚体的定轴转动(一) 掌握 转动定律 转动定律应用 2 力学 练习七 8 §2-6 刚体的定轴转动(二) 掌握 对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对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2 力学 练习七 9 §5-1 光源 光的相干性 理解 光的相干性 2 波动光学练习一 §5-2杨氏双缝干涉 掌握 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条纹间距 半波损失,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10 §5-3 光程 光程差 理解 光程和光程差 光程差计算 2 波动光学练习二 §5-4 薄膜干涉(1) 掌握 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牛顿环 半波损失 11 §5-4 薄膜干涉(2) 掌握 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牛顿环 半波损失 2 波动光学练习三 §5-5 迈克耳逊干涉仪 了解 干涉仪原理 12 §6-1 光的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理解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菲涅耳原理 2 波动光学练习四 §6-2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掌握 半波带法,明暗条纹条件 半波带法 13 §6-3 光栅衍射 掌握 光栅方程,缺级现象 缺级现象 2 波动光学练习五 14 Δ§6-4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了解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瑞利判据半角宽度 2 *§6-5 X射线的衍射 了解 布喇格公式 15 §7-1 自然光和偏振光 理解 偏振光概念和图示 2 波动光学练习六 §7-2 起偏和检偏 马吕斯定律 理解 马吕斯定律 检偏 16 §7-3 反射与折射时光的偏振 布儒斯特定律 理解 布儒斯特定律 2 波动光学练习六 *§7-4 光的双折射 了解 双折射现象 光轴 三、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独开设实验课,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四、本课程的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 本课程教材: 刘新海、鲁耿彪、黄祖洪.大学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 主要参考书目: [1] 赵近芳.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马文蔚.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吴百诗.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2001 [5] 张三慧.大学基础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五、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拟定 1. 本课程采用黑板板书讲授或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结合开放、讨论、研究性教学,并拟安排2课时左右的课堂讨论。 2、课前认真备课,每次课应有完整的讲稿或讲课提纲,精心组织讲课流程。 3. 积极在课后课间进行答疑及通过网上辅导答疑系统或电子邮箱、QQ和微信答疑。 4. 每章内容讲授后批改作业1~2次,每次批改作业量不少于1/2,对每次作业情况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总结。 5. 第一次上课时对学生提出有关的纪律要求,严肃教学纪律。并且告诉学生平时成绩的计算办法,以及平时成绩和课程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告知学生主要参考书目。拟定辅导答疑固定时间、地点。 6. 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3、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各环节所占比例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 七、附注 1. 本课程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密切相关,相关的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注意理论与实验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中“Δ”号内容介绍性讲授;“*”号内容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情况灵活掌握是否介绍性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