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介绍 一、历史沿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决定从2005年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并在2006年新学期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是新的课程方案之一。 二、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教学要求 准确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性质是“纲要”课所具有的共性,历史属性是它所特有的个性。 首先,“纲要”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该课程不是从专业的角度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方面,而是围绕中国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这一主题展开,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了解国情)和懂得“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其次,历史属性是“纲要”课的基本属性。虽然“纲要”课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但是,历史属性仍然是它的基本属性。在教学中,要求老师用历史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和理论观点,做到“于序(叙)事中寓论断”。在“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尊重史实,实事求是,依靠确凿的史实得出基本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门课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达到开设这门课的预期目的。 四、教学内容 “史纲”课程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三编,讲授鸦片战争直至2006年的160余年的历史时间内,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奋斗历程,帮助学生厘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脉络,重在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五、授课方式 本课程内容多,但课时量少(必修课,36学时,2学分),所以采取老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有所讲有所不讲。以理论课为主,增加实践课,组织学生参观昆明的一些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加深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通过一些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分析一些事件、人物,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