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培养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义、历史发展、基本原理、方法论;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课程建设的目标 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力争在三年内上两个台阶:从一般课程到校级重点课程;从校级重点课程到校级精品课程。然后,再通过持久、扎实的努力,将本课程建设成针对性实效性强、学生广泛欢迎、在省内高校同类课程中有较大影响的课程。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个什么梦?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什么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什么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什么又是"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是什么?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当怎么样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应当怎么样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就是通过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上述问题。该课程对应的理论课课时为48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其教学目的应是:第一,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着重弄懂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第二,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科学理解他们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我们在以往的探索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性教学是"两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我们这门课程建设亟待加强的地方。我们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采用参观访问、调研、座谈等形式、充分运用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种"两课"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与一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所不同,它是"两课"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因此,必须按照教学管理的基本特点严格要求。一是实践前明确选题和方式,真正做到胸中有数,减少和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二是实践中保证时间和效果,要尽量防止和减少一些学生走马观花甚至弄虚作假;三是实践后写好实践报告,报告的内容要突出主题,有材料,有观点,有分析,防止和减少简单应付甚至拼凑抄袭现象。四是要认真考核交流。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填写"社会实践日志",在社会实践后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其中总结报告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提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综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日志",对学生认真考核,给出成绩。